中医认为,脾胃疾病的发生,是由于其运化水谷、受纳腐熟、升清降浊、脾主统摄的功能失调所致。因此,对于脾胃疾病的预防,建议从调脾胃之气、顺应四时、劳逸适度、情志调达、饮食调摄及未病先防等方面进行。
调脾胃之气
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,脾主升清、胃主降浊,通过受纳、运化、升降的过程,以化生气血津液而奉养全身。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应注意调理脾胃之气,保持饮食有节、情志开朗的生活状态。此外,可以通过服用一些中药,如陈皮、枳实、香附等来调节脾胃气机升降的功能;还可以通过针刺、艾灸足三里、内关穴、中脘穴、梁门穴等穴位进行调理。
顺应四时
春季主阳气升发,内应于肝,春天阳气升发不起来或升发太过,都会对肝造成伤害,而肝病会损伤脾胃,造成脾胃病变。因此,春季养肝的同时也要护脾胃,在饮食上应做到“少酸增甘”。
夏季暑热多雨,长夏应于脾,暑热容易与湿邪相合,侵犯脾胃,导致脾胃湿热,多发肠道疾患。
秋季主燥,内应于肺,肺与脾胃同主气,初秋时节,暑湿尚未散去,脾胃功能尚未恢复,很容易受伤。
冬季天气寒冷,内应于肾,寒冷伤肾而累及脾胃。
四季皆可伤脾胃,一年四季都要养好脾胃,才能保证五脏功能的正常。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中提到:“故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,平旦人气生,日中而阳气隆,日西而阳气已虚。”人体阳气是会顺应自然界的昼夜规律而升发沉降的,与天地阴阳保持着协调统一的关系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中云:“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,气从以顺,各从其欲,皆得所愿。”因此,顺应四时而劳逸适度,可调顺真气,使疾病向愈或者增强机体正气,抵御外邪侵袭。
劳逸结合调情志
中医常说“大怒伤肝”“思则气结”“忧思伤脾”等,就是讲的情绪致病,因此人的情志在养生中有重要作用。情绪异常就会导致肝气郁结,从而出现肝气横逆犯胃或横逆克脾,导致脾胃不和,脾失健运,胃失通降,胆汁排泌不畅,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就会有障碍。
饮食调摄
俗话说“少食增寿”“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和寒”。中医认为,五脏各有所喜,五味分入五脏。故日常生活中应做到饮食有节,调和五味。饮食要注意四大原则:软而缓、鲜而淡、温而洁、少而精。
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
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是养生的一大法则。过去胃病发病者多为中年人,而今发病年龄大有提前趋势,25岁~35岁的年轻人胃病发生率逐年递增,尤其是年轻白领。因此,如有不适应及早就诊,防止病情加重,错过最佳治疗时间。
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淑芹